【校友故事】棟梁之才承棟梁之任——李棟良牧師
一缽葡萄需要時間的壓榨沈澱醞釀,才能成為好酒;
一株青苗,需要經歷風霜歲月的浸潤,才能成就一樹的綠蔭;
品格與信仰像黃金,需經過時間之河的淘洗,
濾淨雜質,去蕪存菁,才得見閃耀的精金。
【信主、蒙召】
李棟良生長在基督教的家庭,兒時一度叛逆不信,12歲那年,在基隆教會辦的夏令營中聆聽彭蓮生教士講述巴底買的故事,大受感動,悔改信主,終於誠心地與父母手足齊心加入教會,展開基督信仰之路;屈指算來,棟良重生得救的年日已逾40年。
初信主時,這株幼苗在基隆教會新堂牧者的帶領下逐日成長茁壯。1994年、23歲那年,棟良參加在台北的研經培靈大會,沈保羅牧師的信息句句撼動他的心,在聖靈感動下他決志獻身,願全人為上帝所用;自此,從事美編設計的他在工作之餘,更加熱心參與教會,主動承擔各樣事奉;隔年,他轉入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任職。
福音機構的待遇不比一般公司行號,但棟良在宇宙光甘之如飴,出差、加班,甚至不眠不休地加班到過夜也不以為忤,因為這是一個有異象的團隊,是一個關懷人、服事人、有宣教使命的機構。
在宇宙光工作7年之後,因各方的鼓勵加上禱告的印証,31歲的棟良於2002年進入浸信會神學院,接受裝備,冀盼自己成為更好的器皿,全職宣揚福音,事主事人。為什麼捨其它神學院而就讀浸神?「因為屬靈長輩說:這是一間有僕人形象的神學院,所以我就來浸神了!」棟良笑言。
四年的學士班加上兩年道學碩士班的課程,棟良在優美的浸神學園中完成了聖經、神學的裝備,此外,在陳黃慶雲老師的「助攻」之下,終於覓得良緣,與在宇宙光相識、共事的蔡佳吟姊妹結婚成家。就讀浸神期間,上帝加碼賜福,妻子懷孕,得一寶貝女兒。
【事奉、挑戰】
就讀神學院期間及其後數年,棟良在教會裡服事,他配合母會——基隆教會新堂擔任青少年輔導、得勝者老師、開拓深美之家佈道所、⋯⋯。十年期間,全方位服事的訓練,從稚嫩變老練,從粗糙變細膩,像打磨、磨礪過的工具,棟良的生命益發堪用、好用、耐用。
在事奉工作中,棟良透過陪伴、生活的碰觸,看見一位基隆信義國中孩子生命的翻轉,從叛逆變為順服,從自暴自棄轉為勤勉上進;也是藉著接納與陪伴,一位同工走出憂鬱憤懣,邁向健康自信。這些人與事在在使他體悟:生命比事工更重要,關係勝於工作,事奉就是「關係」的建造——建造人與上帝、人與人之間的美好關係。
2012年,懷抱著對中國傳福音的熱忱,棟良回到宇宙光事奉。迥異於十年前的職任,實務、知識、能力兼備的他開始挑戰各種不同的職務:外展部主任、馬禮遜學園主任、副總幹事⋯⋯等。雖因外力因素無法如願在中國大地上傳福音,在宇宙光他展開另類的宣教工作——藉著音樂藝術、歷史研究、文字廣播、輔導、⋯⋯進行鬆土、文化深耕、全人關懷的福音工作。
2021年11月,在宇宙光忠心事奉近20年之際,50歲的棟良接下宇宙光總幹事一職, 「我看自己是一個僕人」,棟良自許道。
在這個不閱讀文字、出版業蕭條的現實環境下,前瞻是晦暗的,挑戰是巨大的。宇宙光如何持定異象使命,續寫新的宣教篇章?棟良說出他對宇宙光的期望:「希望我們不是用事工來定位自己,例如,定位自己是文字出版社、藝術團隊、歷史工作者、⋯⋯;而是看自己是一個有宣教使命的團隊;盼望每個宇宙光同工都能活出宣教士的生命,這是宇宙光對教會、對社會存在的價值與根基。」
今日的棟良,像一缽釀好的醇酒,分享出更多的芳香與滋味;也像一棵成蔭的大樹,遮蔽守護更廣的人群;棟梁之才承擔棟梁之任,任重而道遠,讓我們祝禱:願棟良和宇宙光繼續為上帝大大發光。
#校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