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知識與生命的典範——郭必輝牧師

文/譚曾傳明

 

手術後,必輝從恢復室被推著出來,躺在推床上的他笑了!妻子慧玲立刻湊過來,問他:「怎麼樣?你還好嗎?覺得怎樣?」

必輝開心地笑回應:「我很好呀!我剛剛傳福音給一位太太,她在我隔床,我們一起等著開刀,她擔心得一直哭,我就安慰她,傳福音給她,結果她立刻接受耶穌、決志信主了,為她禱告後,她不但不哭,還笑了!」

慧玲也笑了!跟他說:「什麼剛剛,你進手術房、動大刀已經5個小時了,半天都過去啦!」

「啊!有那麼久啦!我怎麼毫無感覺!……噢!好痛!傷口好疼!」痛感來襲,哼哎了一聲;他想起來了,這是他短短幾個月中,第四次大手術了,其間還有無數的小手術。

必輝和病痛並非陌生人了,只是這次「老友」大張旗鼓而來,又急又快,弄得他猝不及防。以前,必輝也有一次猝不及防的經驗……。

 

【獨樹一幟的呼召】

1988年,必輝剛剛以專業移民的身分自香港到搬到加拿大不久。那天,慧玲與兒子還在香港,他獨自一人在溫哥華的租屋處突然暈倒,朋友送他到醫院急救,他大量內出血、血壓不停往下掉,念及千里外的妻和子,必輝孤單地向主呼求:「主啊!赦免我,救我,醫治我……如果祢呼召我全職事奉祢,我願意!」必輝如此祈禱,是因為在香港時,上帝曾經兩度呼召他放下一切、全時間服事,而他屢屢逃避沒有回應。

說也奇妙,禱告完,出血停止,血壓回昇,生命穩住;住院五天,醫生竟查不出病因,也毫無病症,不藥而癒的他深知道:是主垂聽禱告,醫治他了。

一週後,必輝回溫哥華華人浸信會做禮拜,當天自己教會的張天存牧師因安息年休假返回香港,加拿大這裡請的是知名的亨利.布克比(Henry Blackaby)牧師來講道。布克比牧師講道精湛,最後他呼召說:「是否有人願全職獻身事奉主?」前一週在醫院的禱告仍歷歷在目,必輝毅然決然地舉起手,回應了呼召。那是1988年的復活節主日。

必輝有所不知,人在香港的妻子慧玲也參加了復活節慶,那是在香港元朗浸信會的主日崇拜,無巧不成書,主講人正是張天存牧師,張牧師那天也作了全職事奉的呼召,結果哩!慧玲也感動得舉手決志,願意放下俗世工作,去做傳道人。

日光之下,巧事不少,像這樣環環相扣的巧事卻不多見,得要有教會、牧師、……等等,多人多方地配合參與。人際之間,心電感應,也有所聞,像這樣跨越時空的同感一靈,寥寥無幾。這,只能是上帝對必輝、慧玲獨樹一幟的安排與引導。

起初,夫妻倆人在電話中還不敢表白各自作了如此重大的抉擇。一個月後,倆人在加拿大重聚,開誠布公地聊起來,才恍然大悟,上帝竟有這般奇特奧妙的帶領。

從不信到信、從信到堅信、從堅信到蒙召,必輝經歷一段不短的時光。

 

【來自母親的祝福】

1954年,郭必輝出生在香港,在家排行老二。郭媽媽年少時在宣教士的帶領下,在中國大陸信耶穌,成為虔誠愛主愛人的基督徒。單身愛主的郭媽媽曾禱告:「主啊!將來我若結婚生子,我願意把一個孩子獻給祢,即使他在教會裡打掃衛生也可以。」

結果呢?郭媽媽共生了5個孩子,加上郭爸爸過世的前妻留下的2個孩子,家中總共有7個孩子。從小,郭媽媽便攜7個孩子上潮語浸信會教會。

16歲,必輝在教會裡受浸,那是理性的判斷與決定。中學畢業時,18歲的必輝在教會的營會中遇見上帝,那是心中的感動與確信,必輝重生得救,決志一生信靠耶穌基督。

1977年,在好友的婚禮上,23歲的必輝遇見同齡慧玲,彼時慧玲還是慕道友,好友欲撮合他倆,必輝進一步邀慧玲上教會,慧玲答應赴約,事後她開門見山地說:「我不是看上你才去的,我是看你的媽媽是基督徒,我被她吸引,才跟你上教會的。」

原來,母親不止帶給必輝美好信仰,也成為他戀愛成家的超級助燃劑。

必輝與慧玲二人個性相異,一慢一快,一溫和一直爽,一思慮縝密一果敢決斷,因著共同的信仰,彼此互補,互相成就。1979年,這對戀人在香港結婚成家。1983年,生子Matthew。

郭媽媽奉獻孩子的禱願最終成真,只是她的孩子沒成為教會的清潔工,而成為全職服事上帝的傳道人,郭家出了不止一位,而是二位——必輝和長兄最後都作了牧師、宣教士。上帝更加碼獎賞郭媽媽,兩個兒媳婦也是走上全職事奉主的道路。

宣教士之路是怎麼開始的呢?那得從移民加拿大說起。

必輝原本在香港從事會計工作,並忠心地在教會服事,也擔任教會的財務志工,經濟無虞,生活穩當,家庭美滿,怎麼會想移民加拿大?難道和許多香港人的動機相仿——擔心1997香港回歸中國後香港政治經濟社會不穩?其實不然,香港移民潮始熱於1989,在此之前、1986年,上帝就奇妙地帶領他們踏上移民之路。先是夫妻二人未經任何討論,突然都有「離開香港」的念頭和感動。離開?去哪裡?沒概念、不知道。

某日,必輝的一位舊同事申請加拿大專業移民,他將手上多的一份表格遞給必輝,鼓勵他姑且一試。結果,第一關、第二關、第三關、……關關難過關關過,移民局還給了他們一個近滿分的成績,綠燈全開,他們獲准移民。

在申請過程中,移民面試的前兩天,必輝巧遇一位素昧平生的基督教宣教士,簡單攀談後,宣教士單刀直入,像勸告、又像先知預言般告訴必輝:「去!去取得加拿大公民身份,好好地去,然後好好地傳福音,好好地全職服事神。」

1988年3月,必輝、慧玲迎來了人生的大轉彎,夫妻倆放下在港優渥穩定的全職工作,一切歸零,一家三口移民加拿大,在異地他鄉展開全新的生活。

 

【走不下去了!】

許多人以為移民到西方先進國家,大地藏無盡,勤勞滋有生,賺的是美金加幣歐元,環境是優美的,薪水是優渥的,生活是悠閒的。實則不然,除了生活習慣文化的衝突亟待調整適應,專業人士未必能找到夢想企求的工作;身為少數民族的亞洲人又有隱形的職場天花板待遇,往往要紆尊降貴、精打細算才得養家糊口,移民生活一點兒也不輕鬆簡單。

沒有忘卻先前的蒙召,1990年,必輝進入加拿大西北浸信會神學院(Northwest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成為全職神學生,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他打算賣掉仍在貸款的自住房,以維持三年的生活費。他跟兒子講:「未來三年,爸爸要去讀神院,沒辦法賺錢了,我們也沒辦法去麥當勞,你OK嗎?」

Matthew仰著一張稚嫩的面龐,張著一雙澄澈的眼,7歲的他貼心地回答:「OK,沒問題,去做上帝要你做的事吧!」接著,全家開始了一段沒有麥當勞、沒有餐館外食、沒有逛街購物、……的簡樸生活。

幾個月後,無論多麼省吃儉用,儲蓄將要用罄,剛巧溫哥華經濟不景氣,房子一直乏人問津。那天,一向對數字敏感、對財務保守的必輝盤算了一下,不得了!夫妻倆口袋裡的現金加銀行的存款只剩加幣500多元,可是月底還要付700元的房貸、外加物業管理費、伙食費、加油費、……,500元根本不夠支應!財務的重擔壓得他心煩意亂,書讀不下去了,那天,必輝早早地收拾書包,垂頭喪氣地自神學院打道回府。

一路上,他憂心忡忡、長吁短嘆不已:「主啊!怎麼辦?難道要愛主愛到餓妻小?服事到破產?讀神學到走投無路?……唉!主啊!我走不下去了!……」

打開家門,地上攤著一疊郵差自門縫塞進來的郵件、帳單、廣告函、……。咦!有從台灣來的郵件?必輝拆開信封,一張美金支票落了出來,他細讀著隨支票而來的信函,禁不住潸然淚下……。原來,那是早必輝20年就全職服事、刻在台灣作宣教士的大哥二週前寄出來的,大哥在信中肯定必輝愛主、服事主的抉擇,鼓勵他們夫妻倆不管多困難都要憑信心走下去。

捧讀著信,必輝讀到兄弟之情,也看到上帝之愛;這封信、這支票彷彿是沙漠中的綠洲、荒野中的避難所,讓疲憊的長途跋涉者得以喘息休憩,重新得力,續行前路。必輝知道了:上帝沒有放棄他,早在二個禮拜前,祂就在為他預備綠洲、搭建避難所了!

終於,小房子賣出去了,了卻貸款壓力,加上利用上學服事之餘去幫人油漆、剪草、打零工,財務壓力解除。1993年必輝順利畢業,取得道學碩士的學位,接著在溫哥華的教會牧會服事。

 

【再攀高峰】

牧會工作6年後,夫妻倆又於1998年到美國浸信會西南神學院(Southwe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攻讀哲學博士。啥?博士?這倆人是讀書讀上癮了?登上了學術界馬特洪峰後,還想再攀登更高的聖母峰?博士班,少則五年,多則七年,難如登天啊!

不是的!原來,倆人曾在一次亞洲宣教之旅中,看到亞洲神學教育的需要,該地區極需合格、認証、博士級的教師來培育當地的傳道人、宣教士,使他們減少不被認可、曲曲折折、曠日耗時的求學途徑。

必輝夫婦像在洪澇災害的築堤救援隊,看到哪裡有破口,就搶著堵上去;儘管艱難,為了愛主、為了他人的需要,帶著深沈的責任與使命,他們再次把自己獻上,再次作起了窮學生,再次勇敢地背起行囊,踏上長征之路,從北方的溫哥華到了南方的美國德州。

1998年到2004年,在美國浸信會西南神學院,必輝僅用4年半即順利取得神學碩士學位(Master of Theology)及哲學博士學位(Ph.D.)。

為了慧玲的學業,他們在德州多待了二年,這期間,素來與人和善、樂於助人的必輝夫婦幫一位素昧平生的博士生檢查論文稿件,不看還好,一看不得了!好多註腳格式不對,交件的日期迫在眉睫,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夫妻倆心急如焚,顧不得自己的學業了!十萬火急地連夜校訂,一個仔細審閱,另一個打字輸入電腦,火速通知遠在地球彼端的博士生更正;該博士生在孜孜矻矻七年長跑後,拜必輝、慧玲之賜,終於衝過博士班賽道的終點線,順利完賽。受助的博士與恩人只知彼此姓名,一直未謀面,18年後,倆人在台灣竟成了同事!——今日,該牧師總感恩地說:「郭必輝牧師、師母是我的貴人,沒有他們,我無法順利畢業!」

美國西南神學院畢業後,裝備齊全,必輝終得施展長才,加入神學教育、培育教會英才的行列。前14年,他先後在美國、加拿大、及亞洲的神學院教書;2018年,夫妻倆受加拿大國家浸信會聯會及美南浸信會差會的共同差派,踏上台灣的土地,以宣教士的身分在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擔任專任教師,也在台灣的教會裡義務服事。

 

【病痛中生命的教育】

大學高等教育多側重學術知識的傳授教導,必輝認為:在知識之外,神學院的教育更要加上生命品格的教育,因為神學院訓練出來的學生是要帶領教會的領袖,必須要有好的品格,才能有好的領導。

生命品格怎麼教?最佳的方法就是身教,以生命典範、生活見証來教導、感動、轉化生命。必輝萬萬沒有想到,上帝用一種特別的手段——病痛,讓他來見証所信、展現基督裡的生命能力。

2020年11月,他赫然發現罹患盲腸癌末期,當時闌尾已破損,整個腹腔布滿癌細胞,右腹膜、右腎、肝、胃、十二指腸、胰臟、其它腸部等七個器官皆有癌細胞。夫妻倆在家 google ,才知道這是一個罕見的癌症,發現後,通常只有短短半年的生命。

聆訊後,恐懼嗎?害怕嗎?必輝坦言:「不會!我沒有問上帝為什麼,我只是想,我該怎麼面對。師母和我決定不放棄生命,同心對抗病魔,接受一切必要的治療。」

接下來,必輝經歷水火,四次大手術、無數次小手術、化療、標靶治療。還有這些治療帶來痛徹心扉、非常人所能忍的苦:噁心嘔吐、無食慾、便秘、手腳麻痺抽筋、皮膚薄到沒有指紋、腹部穿洞、40多天不能喝水進食、……。

痛苦到抱怨嗎?沒有!

必輝忙著生病時,也忙著傳福音哩!每一次住院,他一定跟接觸到的每一個人——醫生、護士、病友、……作見証、傳福音、發單張;就連躺著等手術時,也不忘帶隔鄰的病友信耶穌。

從罹病、檢查、治療、……到如今,四年多過去,必輝沒有停止上帝交託的栽培傳道人的使命,他只停了一個學期的教課,其它工作,如教學、開會、輔導學生、論文指導、帶領團契、教會服事、……按步就班,如期進行,每一位必輝指導的學生皆如期完成論文,順利畢業;照顧他的慧玲也沒停止教學工作。

2024年初,醫生說:必輝的生命是個奇蹟!

必輝說:「經歷這一場大病,我一定要分享的就是:生命是上帝掌管的,每一天都是祂的恩典,活在祂的恩典中,我們只需要順服祂的旨意,只需要服事。」

面對病苦,必輝、慧玲傾盡全力,用生命演繹了真實無偽的信心與勇氣,以身教展示了逆來順受的品格與力量,令人感佩,教人動容。

2025浸神募款感恩餐會

【浸神校友會 揪你來吃飯】

 

浸神 承載的是一代又一代主工人的裝備,為要建造教會,興起發光。

因著校舍老舊,危及安全,更新改建刻不容緩!
台灣浸神校友會看見這個需要,特別舉辦募款感恩餐會。
不限對象,一個座位一萬元,款項全數支持浸神校園更新計畫。

感謝主, 我們已經在台北、台中、新竹辦過三場募款感恩餐會,
有許多弟兄姐妹與我們一同見證神的恩典。

這次我們移師花蓮舉辦募款餐會,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浸神校友會邀請你一起來吃飯!

一起來「浸」一份心力!
我們起來建造吧!!

 

日期:2025年4月25日 (五)
時間:晚上六點
地點:花蓮博愛浸信會( 970花蓮縣花蓮市博愛街225號 03 833 6576)

參加辦法:捐款一萬元,寄送「入場券」一張,餐會憑券入場。

滙款帳號: 郵局帳戶: 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台灣浸信會神學教育基金會
郵局代號: 700
帳戶號碼: 0001543-1020094

以上帳戶僅使用於募款餐會,滙款後請來電通知,
02-2723-8197#312(曾雅玲)或#116(左富蓮)
並填寫  google報名表單
收到滙款後將以掛號寄出餐會入場券

【校友故事】雙槍俠孫約翰——開疆闢土、收割莊稼的一生

文/曾傳明

 

微雨嚴寒的初春三月,我們一行人魚貫進入餐廳,有別於室外的寒氣逼人,餐廳內高朋滿座、暖氣襲人。

接待的侍者迎面而來,不等他開口,孫約翰已經笑著以英語問候:「哈囉,羅拔,近來好嗎?今天我們來吃飯,要偏勞你服務囉!」羅拔胸口沒有戴名牌,顯然,孫約翰認得這個年輕小夥子。

羅拔帶大家入座,坐定後不久,餐廳的經理來到桌邊和大家打招呼,吵雜的人聲中,孫約翰開聲問到:「嗨!露絲,妳好嗎?妳爸媽最近如何?…代我問候他們倆。」

坐我身旁的長老湊到我耳邊,輕聲地跟我說:「這家日本料理是溫哥華最道地、最有名、最好吃的餐廳,孫牧師要是請客,一定帶客人來吃這家餐廳。……孫牧師認得這家餐廳老板,經理是第二代的接班人……」

當一道道菜餚端上桌時,孫約翰又和上菜的侍者聊將起來。我彷彿覺得:孫約翰不止是這裡的常客,還是這家餐廳的大總管,怎麼餐廳裡的每一個人、前台後場、一代二代、……他都如數家珍呢!

 

[從善良、妙航到約翰]

孫約翰,本名孫善良,祖籍浙江寧波,1931年出生於日本,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兄長,下有妹妹。他一歲時,舉家遷居上海。10歲時,父母讓他成為觀世音菩薩的義子,又取名「妙航」。

上海,這個中國最早國際化的商埠港口是他的童年少年成長的舞台。

有打版、剪裁、做西裝、……一身好手藝的父親在上海開了一家裁縫店,專門為客戶量身訂製西服,客戶中有美國軍艦上的官兵們,少年的善良會跟著父親上軍艦,協助父親的生意。

可惜,那是烽煙四起、災禍頻仍、境動盪不安的年代,小康的孫家像一只在巨浪翻騰中的小舟,飄搖掙扎,身不由己。1949年,國共內戰正熾;5月,共軍兵臨城下,父親看局勢不佳,在船上擔任三副的長子又音訊不明,左思右想:孫家得留個後哪!無奈中,父母只得囑咐善良:去吧!走吧!跟著國民政府去台灣,躲避這一場從天而降的戰禍。

1949年5月11日,未滿18歲的善良告別家人,隻身一人踏上陌生未卜的航程。善良和家人都沒有料到:這一別,要到十多年後才能再重逢聚首了!善良一走,隔日,淞滬戰役正式開打,16天後,5月27日,共軍全面佔領上海,國民政府稱「上海淪陷」,共軍稱「上海解放」。

是上海的成長見聞,也是艱困環境使然,19歲、聰敏機靈的孫善良就展露他的經營長才,赤手空拳地開創起個人事業;他開始和停泊在基隆港、高雄港的美軍軍艦上的老美做起生意。商場上的陳規陋習,他也沒少沾染,抽菸、賭牌、撒謊、……樣樣精通。此時,基督徒好友汪活泉帶領他走進教會;1950年聖誕節前夕,他在高雄聖教會信主受洗,善良、妙航從此改名為「約翰」,從偶像的義子成為上帝的兒女、耶穌的門徒。信耶穌、受洗後,約翰生命更新,立即把存放的二條Chesterfield進口香煙丟棄,其它舊習惡念也一一遠離。

剛信主的孫約翰,生意經營得蒸蒸日上、財源滾滾。某日,他心中突然十分不安,於是跑到教會裡認罪、禱告,拿起了從未讀過的聖經,從約翰福音第一章開始讀起,讀著讀著,一節經文緊抓住這個年輕的生命:「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翰福音4:35)經文縈繞心中,揮之不去,他卻不明所以。一、二周後,教會邀請來自美國的 Peter King 牧師主領培靈會,美國牧師居然就把這段經文清楚解明,盤桓心中多日的疑惑,一掃而空。孫約翰清楚了,這是上帝呼召他獻身福音事業。21歲,他毅然決然放下收入頗豐的經商之路,入讀甫成立的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成為浸神第一屆的學生。

在浸神,他與學妹劉益汛相識相戀。1956年,浸神畢業後旋即與益汛結婚成家;台灣大學畢業的益汛為了夫婿把在浸神的學業放下,倆人同心開始工作牧會。問益汛為何斗膽自浸神輟學,跟著孤家寡人的孫約翰奔波,難道不怕吃苦受累?她笑言:「我看他是個認真信主、會幹事的人,跟著他錯不了!」

1962年,孫約翰在牧養了5年的台中思恩堂被按立為牧師。爾後,孫牧師受到亦師、亦兄、亦友的沈保羅牧師的提攜啟迪,他牧養的足跡像漣漪一般逐漸外擴,從台灣,到香港,而至美國。

1964至1965年,上帝為孫牧師開了進修之門,他攜家帶眷自台灣遠渡重洋,在美國波特蘭的華納神學院(Warner Pacific College)深造。學業完成後,沈保羅牧師邀他到香港九龍聖道堂牧會二年,香港的工作正得心應手、頗有成效之際,1967年,沈牧師又邀他到西雅圖工作,孫牧師遂全家移民美國。在美國時,除了在西雅圖證道堂牧會,愛交朋友、樂傳福音的他也在美加各處華人教會奔走、廣傳福音。

 

[從西雅圖到溫哥華]

1972年初,西雅圖證道堂已從他初來乍到時的30多人成長到了120多位,教會欣欣向榮,工作如日方升,但孫牧師心中一直有個開荒拓植的感動;除了向前輩計志文牧師請益,孫牧師更舉目向田,殷切地禱告,祈求上帝給他清楚的方向,帶領他去到命定的禾場,為主開疆闢土、收割莊稼。

一日,孫牧師到西雅圖領事館辦公室探訪教會弟兄,等候時,巧遇兩位從溫哥華國語禮拜堂來的弟兄;孫牧師曾受邀到該教會講道,兩位弟兄認出孫牧師,一番攀談後,孫牧師得知他們的教會已四分五裂、群羊四散,不再有禮拜了!孫牧師一聽到「慕道友們不再做禮拜」這句話,扼腕之餘,心裡迴響著:「這就是你應該去的地方!」返家後,他和妻子分享此事,得到師母的支持,孫牧師就此踏上往加拿大的信心之路!

1972年3月5日,孫牧師和二個基督徒家庭創立溫哥華聖道堂。前三年,他爉燭兩頭燒,奔波於西雅圖與溫哥華之間,每個周末,不論酷暑炎夏、風霜雪雨,孫牧師總在200公里的路上披星戴月、奔波不息。1975年,為停止二地奔波,孫牧師全家由西雅圖遷居溫哥華;是年,聖道堂也由借用西人的教會,轉為自力更生,獨立購堂聚會。

時間快轉。購堂20年後,因應持續增長的人數,聖道堂在溫哥華本拿比區(Burnaby)購地,自行設計美侖美奐的教堂,1995年,新堂落成,難能可貴的是,教會沒有負債、沒有貸款。

2001年,在忠心殷勤牧養聖道堂30年後,70歲的孫牧師榮退,任聖道堂顧問牧師迄今。孫牧師交棒時,聖道堂已是溫哥華地區最大的華人教會,主日崇拜人數,包括素里(Surrey)、高貴林(Coquitlam)、列治文(Richmond)三間分堂總計約2000人(中文堂崇拜800人、英文堂崇拜400人、三間分堂加總約800人)。30年來,孫牧師帶著聖道堂向華人社群、遠洋輪船海員、新移民、中港台同胞、……傳福音,他們勤懇耕耘,盡心竭力,為主收割不可勝數的莊稼。

和孫牧師同為台灣浸神第一屆畢業生的唐佑之牧師說:孫牧師是佈道與牧養兼俱的難得人才。唐牧師曾寫道:「他(孫約翰)在讀神學院的期間、教會實習就表露了傳福音的恩賜,他的活潑開朗與熱忱,給予人們極大的吸引。但在傳福音的恩賜之外,尚有牧會的恩賜,這兩種恩賜的綜合,卻並不多見。……牧養的工作是長工夫,不是像佈道工作盛行一時,果效未必持久。牧養是需要極大的溫柔、謙卑、忍耐,又要有充分的愛心關懷與看顧……。」

唐牧師與孫牧師相識經年,是同儕也是同工,他的觀察理解必定不假,所言不虛。看來,孫牧是「雙槍俠」,能左右開弓,既能前線衝鋒陷陣,也能後方馳援補給,既會熱心佈道,又能耐心牧養。

自聖道堂主任牧師職位退休後,一生不改其志的孫牧師仍常常赴美加各地講道、佈道、主領培靈會奮興會。直到近幾年,師母和他體力漸漸不濟才沒出遠門。目前,93歲的孫牧師和師母倆人住在溫哥華老宅中,倆老沒請佣人照護,仍自力操持家務。只要天氣、身體許可,倆老會捨網路直播聚會,參加聖道堂的實體聚會;來到教會,站上講台致辭祝禱,孫牧師依舊氣宇軒昂、聲如洪鐘。

 

[餐宴中的鏡子]

孫牧師為了接待來自他的母校、台灣浸神的我們準備了這場日本餐館宴飲,陪同的有幾位長老、牧者,以及孫牧師長女Carol、女婿Glenn。長老跟我介紹說:「孫牧師的兒女都很優秀,Carol是護理學博士,在大學裡教書;Glenn在波音公司任主管職,夫妻倆都在西雅圖的教會裡忠心聚會服事。」

我問孫牧師:創業維艱,開創教會更非易事,他是怎麼克服萬般難處的?孫牧師看向身旁的老伴說:「我很感謝孫師母,我們來美國後,我忙著傳福音、牧養教會,聰明能幹的孫師母全職工作,並照顧三個孩子,支撐一個家,給我佷大的幫助。」孫牧師沒有居功厥偉,反而在大家面前推崇一直在默然微笑的愛妻。

Carol笑言:「我爸爸牧會、創立聖道堂,我們全家都要跟著服事,我小小年紀就要在崇拜中彈琴……。」

孫牧師補充:「我這一生,若沒有主,不知會沈淪到怎樣;能建立教會、牧養群羊到如今,不是我,全是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的恩典。」

……

美食瓊筵、席間的暢所欲言已進行了約二個鐘頭;孫牧師完全不顧我們的「小肚量」,他豪氣地點菜,結果菜肴所剩不菲,貼心的Carol已從為大家夾菜,變成為大家打包。

「噢!九點多了,等一下你們開車回去,路上小心。到家時給我打個電話。」孫牧師看了看腕錶,並叮囑女兒、女婿。

原來,Carol和Glenn這個週末特別抽空來陪父母,晚宴後還要開二個鐘頭的車,過美加海關,返回西雅圖的家。

「孫牧師的三個孩子都很孝順,他們都住在美國,雖然住得遠,只要父母有事,一定第一時間趕過來探視照顧牧師師母。」長老跟我補述。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反映着父母的性格品德。」從Carol的舉止談吐中,我彷彿看到孫牧師師母那真實的敬虔、愛主、愛人的品格。

看著孫牧師師母攜手相扶持的背影,我想到聖經提摩太後書4章7節至8節說的:「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是的,上帝必要賜給祂的忠僕孫約翰公義的冠冕。

畢業生接納歡迎會

今天是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第十屆畢業暨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第七十六屆畢業、推廣教育中心畢結業感恩禮拜。 雖然因著疫情不對外開放,但是校友會同工代表整個校友向畢業生表達接納,透過詩歌歡唱與活動,贈禮的方式,大大歡迎今年的畢結業生,也讓大家知道【放心,我們一直都在】!

畢典直播連結,下午七時卅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oSYNCC1XMk

彩娟傳道就職感恩禮拜

感謝上帝!剛過的8月14日是今年畢業生郭彩娟傳道於基督教理想國浸信會的就職感恩禮拜。浸神副院長劉光啟牧師以哥林多前書11:1「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為新任的彩娟傳道勉勵,舉行按立傳道禮。

末了在彩娟傳道的就任宣誓與弟兄姊妹的信徒誓約中,以彼此接納,彼此順服的心志完成按立職。讓我們一同恭賀理想國浸信會,也持續為今年的畢業生牧養教會效法基督,忠心服事守望禱告。

9/17 (六)【浸神人回娘家】

介紹影片https://is.gd/5mDacx
浸神70生日趴,浸神人大團圓,還有資深校友表揚喔!
誠摯的邀請浸神之友們,一起回娘家!!

______ 跨越七十.大步前浸______
邀請所有浸會人、浸神人,同起來慶賀這個美好的日子!
9/17 週六
15:30 浸神人回娘家 ❘ 尊榮資深校友
15:30 多元宇宙傳送攤 ❘ 基督教創意市集
19:00 校慶特會 ❘ 歡慶與傳承,呼召與差派
更多資訊請加入官方Line@ https://lin.ee/pCTAqHR

郭一聰傳道按牧禮拜

 

2022年5月8日為本校校友郭一聰傳道按牧禮拜,慶賀懷寧浸信會喜得良牧,校友會同工吳思勳傳道代表致贈禮物,同來慶賀。

按牧禮拜中,譚國才院長代表神學院致贈賀匾【基督至上 愛主第一】,並由前院長蔡瑞益牧師以約翰福音10:9-18為信息,勸勉新任牧者成為【好牧人】。

浸神70週年校慶邀請卡

浸神70週年校慶邀請卡

更多資訊請參考
https://bit.ly/3AxPPKb

______ 跨越七十.大步前浸______
邀請所有浸會人、浸神人,同起來慶賀這個美好的日子!
9/17 週六
15:30 浸神人回娘家 尊榮資深校友
15:30 多元宇宙傳送攤 基督教創意市集
19:00 校慶特會 歡慶與傳承,呼召與差派
更多資訊請加入官方Line@ https://lin.ee/pCTAq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