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雙槍俠孫約翰——開疆闢土、收割莊稼的一生
文/曾傳明
微雨嚴寒的初春三月,我們一行人魚貫進入餐廳,有別於室外的寒氣逼人,餐廳內高朋滿座、暖氣襲人。
接待的侍者迎面而來,不等他開口,孫約翰已經笑著以英語問候:「哈囉,羅拔,近來好嗎?今天我們來吃飯,要偏勞你服務囉!」羅拔胸口沒有戴名牌,顯然,孫約翰認得這個年輕小夥子。
羅拔帶大家入座,坐定後不久,餐廳的經理來到桌邊和大家打招呼,吵雜的人聲中,孫約翰開聲問到:「嗨!露絲,妳好嗎?妳爸媽最近如何?…代我問候他們倆。」
坐我身旁的長老湊到我耳邊,輕聲地跟我說:「這家日本料理是溫哥華最道地、最有名、最好吃的餐廳,孫牧師要是請客,一定帶客人來吃這家餐廳。……孫牧師認得這家餐廳老板,經理是第二代的接班人……」
當一道道菜餚端上桌時,孫約翰又和上菜的侍者聊將起來。我彷彿覺得:孫約翰不止是這裡的常客,還是這家餐廳的大總管,怎麼餐廳裡的每一個人、前台後場、一代二代、……他都如數家珍呢!
[從善良、妙航到約翰]
孫約翰,本名孫善良,祖籍浙江寧波,1931年出生於日本,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兄長,下有妹妹。他一歲時,舉家遷居上海。10歲時,父母讓他成為觀世音菩薩的義子,又取名「妙航」。
上海,這個中國最早國際化的商埠港口是他的童年少年成長的舞台。
有打版、剪裁、做西裝、……一身好手藝的父親在上海開了一家裁縫店,專門為客戶量身訂製西服,客戶中有美國軍艦上的官兵們,少年的善良會跟著父親上軍艦,協助父親的生意。
可惜,那是烽煙四起、災禍頻仍、境動盪不安的年代,小康的孫家像一只在巨浪翻騰中的小舟,飄搖掙扎,身不由己。1949年,國共內戰正熾;5月,共軍兵臨城下,父親看局勢不佳,在船上擔任三副的長子又音訊不明,左思右想:孫家得留個後哪!無奈中,父母只得囑咐善良:去吧!走吧!跟著國民政府去台灣,躲避這一場從天而降的戰禍。
1949年5月11日,未滿18歲的善良告別家人,隻身一人踏上陌生未卜的航程。善良和家人都沒有料到:這一別,要到十多年後才能再重逢聚首了!善良一走,隔日,淞滬戰役正式開打,16天後,5月27日,共軍全面佔領上海,國民政府稱「上海淪陷」,共軍稱「上海解放」。
是上海的成長見聞,也是艱困環境使然,19歲、聰敏機靈的孫善良就展露他的經營長才,赤手空拳地開創起個人事業;他開始和停泊在基隆港、高雄港的美軍軍艦上的老美做起生意。商場上的陳規陋習,他也沒少沾染,抽菸、賭牌、撒謊、……樣樣精通。此時,基督徒好友汪活泉帶領他走進教會;1950年聖誕節前夕,他在高雄聖教會信主受洗,善良、妙航從此改名為「約翰」,從偶像的義子成為上帝的兒女、耶穌的門徒。信耶穌、受洗後,約翰生命更新,立即把存放的二條Chesterfield進口香煙丟棄,其它舊習惡念也一一遠離。
剛信主的孫約翰,生意經營得蒸蒸日上、財源滾滾。某日,他心中突然十分不安,於是跑到教會裡認罪、禱告,拿起了從未讀過的聖經,從約翰福音第一章開始讀起,讀著讀著,一節經文緊抓住這個年輕的生命:「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翰福音4:35)經文縈繞心中,揮之不去,他卻不明所以。一、二周後,教會邀請來自美國的 Peter King 牧師主領培靈會,美國牧師居然就把這段經文清楚解明,盤桓心中多日的疑惑,一掃而空。孫約翰清楚了,這是上帝呼召他獻身福音事業。21歲,他毅然決然放下收入頗豐的經商之路,入讀甫成立的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成為浸神第一屆的學生。
在浸神,他與學妹劉益汛相識相戀。1956年,浸神畢業後旋即與益汛結婚成家;台灣大學畢業的益汛為了夫婿把在浸神的學業放下,倆人同心開始工作牧會。問益汛為何斗膽自浸神輟學,跟著孤家寡人的孫約翰奔波,難道不怕吃苦受累?她笑言:「我看他是個認真信主、會幹事的人,跟著他錯不了!」
1962年,孫約翰在牧養了5年的台中思恩堂被按立為牧師。爾後,孫牧師受到亦師、亦兄、亦友的沈保羅牧師的提攜啟迪,他牧養的足跡像漣漪一般逐漸外擴,從台灣,到香港,而至美國。
1964至1965年,上帝為孫牧師開了進修之門,他攜家帶眷自台灣遠渡重洋,在美國波特蘭的華納神學院(Warner Pacific College)深造。學業完成後,沈保羅牧師邀他到香港九龍聖道堂牧會二年,香港的工作正得心應手、頗有成效之際,1967年,沈牧師又邀他到西雅圖工作,孫牧師遂全家移民美國。在美國時,除了在西雅圖證道堂牧會,愛交朋友、樂傳福音的他也在美加各處華人教會奔走、廣傳福音。
[從西雅圖到溫哥華]
1972年初,西雅圖證道堂已從他初來乍到時的30多人成長到了120多位,教會欣欣向榮,工作如日方升,但孫牧師心中一直有個開荒拓植的感動;除了向前輩計志文牧師請益,孫牧師更舉目向田,殷切地禱告,祈求上帝給他清楚的方向,帶領他去到命定的禾場,為主開疆闢土、收割莊稼。
一日,孫牧師到西雅圖領事館辦公室探訪教會弟兄,等候時,巧遇兩位從溫哥華國語禮拜堂來的弟兄;孫牧師曾受邀到該教會講道,兩位弟兄認出孫牧師,一番攀談後,孫牧師得知他們的教會已四分五裂、群羊四散,不再有禮拜了!孫牧師一聽到「慕道友們不再做禮拜」這句話,扼腕之餘,心裡迴響著:「這就是你應該去的地方!」返家後,他和妻子分享此事,得到師母的支持,孫牧師就此踏上往加拿大的信心之路!
1972年3月5日,孫牧師和二個基督徒家庭創立溫哥華聖道堂。前三年,他爉燭兩頭燒,奔波於西雅圖與溫哥華之間,每個周末,不論酷暑炎夏、風霜雪雨,孫牧師總在200公里的路上披星戴月、奔波不息。1975年,為停止二地奔波,孫牧師全家由西雅圖遷居溫哥華;是年,聖道堂也由借用西人的教會,轉為自力更生,獨立購堂聚會。
時間快轉。購堂20年後,因應持續增長的人數,聖道堂在溫哥華本拿比區(Burnaby)購地,自行設計美侖美奐的教堂,1995年,新堂落成,難能可貴的是,教會沒有負債、沒有貸款。
2001年,在忠心殷勤牧養聖道堂30年後,70歲的孫牧師榮退,任聖道堂顧問牧師迄今。孫牧師交棒時,聖道堂已是溫哥華地區最大的華人教會,主日崇拜人數,包括素里(Surrey)、高貴林(Coquitlam)、列治文(Richmond)三間分堂總計約2000人(中文堂崇拜800人、英文堂崇拜400人、三間分堂加總約800人)。30年來,孫牧師帶著聖道堂向華人社群、遠洋輪船海員、新移民、中港台同胞、……傳福音,他們勤懇耕耘,盡心竭力,為主收割不可勝數的莊稼。
和孫牧師同為台灣浸神第一屆畢業生的唐佑之牧師說:孫牧師是佈道與牧養兼俱的難得人才。唐牧師曾寫道:「他(孫約翰)在讀神學院的期間、教會實習就表露了傳福音的恩賜,他的活潑開朗與熱忱,給予人們極大的吸引。但在傳福音的恩賜之外,尚有牧會的恩賜,這兩種恩賜的綜合,卻並不多見。……牧養的工作是長工夫,不是像佈道工作盛行一時,果效未必持久。牧養是需要極大的溫柔、謙卑、忍耐,又要有充分的愛心關懷與看顧……。」
唐牧師與孫牧師相識經年,是同儕也是同工,他的觀察理解必定不假,所言不虛。看來,孫牧是「雙槍俠」,能左右開弓,既能前線衝鋒陷陣,也能後方馳援補給,既會熱心佈道,又能耐心牧養。
自聖道堂主任牧師職位退休後,一生不改其志的孫牧師仍常常赴美加各地講道、佈道、主領培靈會奮興會。直到近幾年,師母和他體力漸漸不濟才沒出遠門。目前,93歲的孫牧師和師母倆人住在溫哥華老宅中,倆老沒請佣人照護,仍自力操持家務。只要天氣、身體許可,倆老會捨網路直播聚會,參加聖道堂的實體聚會;來到教會,站上講台致辭祝禱,孫牧師依舊氣宇軒昂、聲如洪鐘。
[餐宴中的鏡子]
孫牧師為了接待來自他的母校、台灣浸神的我們準備了這場日本餐館宴飲,陪同的有幾位長老、牧者,以及孫牧師長女Carol、女婿Glenn。長老跟我介紹說:「孫牧師的兒女都很優秀,Carol是護理學博士,在大學裡教書;Glenn在波音公司任主管職,夫妻倆都在西雅圖的教會裡忠心聚會服事。」
我問孫牧師:創業維艱,開創教會更非易事,他是怎麼克服萬般難處的?孫牧師看向身旁的老伴說:「我很感謝孫師母,我們來美國後,我忙著傳福音、牧養教會,聰明能幹的孫師母全職工作,並照顧三個孩子,支撐一個家,給我佷大的幫助。」孫牧師沒有居功厥偉,反而在大家面前推崇一直在默然微笑的愛妻。
Carol笑言:「我爸爸牧會、創立聖道堂,我們全家都要跟著服事,我小小年紀就要在崇拜中彈琴……。」
孫牧師補充:「我這一生,若沒有主,不知會沈淪到怎樣;能建立教會、牧養群羊到如今,不是我,全是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的恩典。」
……
美食瓊筵、席間的暢所欲言已進行了約二個鐘頭;孫牧師完全不顧我們的「小肚量」,他豪氣地點菜,結果菜肴所剩不菲,貼心的Carol已從為大家夾菜,變成為大家打包。
「噢!九點多了,等一下你們開車回去,路上小心。到家時給我打個電話。」孫牧師看了看腕錶,並叮囑女兒、女婿。
原來,Carol和Glenn這個週末特別抽空來陪父母,晚宴後還要開二個鐘頭的車,過美加海關,返回西雅圖的家。
「孫牧師的三個孩子都很孝順,他們都住在美國,雖然住得遠,只要父母有事,一定第一時間趕過來探視照顧牧師師母。」長老跟我補述。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反映着父母的性格品德。」從Carol的舉止談吐中,我彷彿看到孫牧師師母那真實的敬虔、愛主、愛人的品格。
看著孫牧師師母攜手相扶持的背影,我想到聖經提摩太後書4章7節至8節說的:「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是的,上帝必要賜給祂的忠僕孫約翰公義的冠冕。